cq9电子-媒体人伊万总算用442双后腰 球迷怒斥孩子死了奶来了 男足历史最差主帅已成定论?
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
文章目录 [+]

战术调整迟缓,伊万临场指挥再受质疑

从接替扬科维奇出任国足主帅以来,伊万科维奇的战术思路就一直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,他偏好进攻型的单后腰体系,试图通过中前场的人数优势实施高位逼抢、控制节奏,现实是残酷的:国家队中场球员的个人能力、体能条件和战术执行力,远远不足以支撑这套打法。

首战对阵世界排名远低于自己的马来西亚,伊万科维奇仍然固执使用单后腰,结果中场完全失控,攻防转换频频脱节,被对手多次打出犀利反击,最终勉强逼平,场面极其难看,赛后,包括多名资深足球记者在内的媒体人纷纷发声,指出双后腰配置才是目前人员条件下最务实的选择。

直到对阵叙利亚一役,球队比分落后、局面被动的情况下,伊万才终于在比赛第60分钟做出调整:撤下一名边前卫,换上另一名防守型中场,变阵为442双后腰,调整之后,球队的中场防守硬度和覆盖面积有所改善,整体阵型也变得更紧凑,可惜为时已晚,最终仍以0比1落败。

“孩子死了奶来了”,球迷嘲讽主帅后知后觉

伊万科维奇“终于用对战术”的这一幕,没有换来掌声,反而招致更强烈的批评,社交媒体上,“孩子死了奶来了”迅速成为热门话题,这句俗语一针见血地表达了公众的失望:为什么明明有更稳妥的方案,却非要等到输球才被迫做出改变?

媒体人伊万总算用442双后腰 球迷怒斥孩子死了奶来了 男足历史最差主帅已成定论?

有球迷讽刺道:“是不是每场比赛都得先丢球,伊万才会想起世界上存在‘双后腰’这个战术选项?”也有人无奈地表示:“早干嘛去了?热身赛不就是用来试错和调整的吗?临到快输了才变阵,意义何在?”

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“后知后觉”并非偶然,从伊万上任后的几次集训和比赛来看,他在球员选用、战术布置上始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理想化与固执,缺乏对中国球员真实水平的清醒认知,不少评论指出,他的战术理念或许在理论上成立,但严重脱离了中国足球的实际。

历史最差主帅?伊万执教能力受全面审视

尽管执教时间尚短,但伊万科维奇已经面临“男足历史最差主帅”的质疑,之所以被拿来与卡马乔、佩兰等过往失败经历的主帅相比较,是因为他在短时间内集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:

其一,战术设计与球员能力严重脱节,伊万希望打出富有侵略性的现代足球,但现有国脚在技术、体能、意识等方面均难以达标,导致战术无法执行,反而放大了球员的短板。

其二,临场调整始终慢半拍,无论是换人时机还是战术变化,伊万的反应往往滞后于比赛进程,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。

其三,公众沟通与舆论应对生硬,他在赛后采访中多次将责任归咎于“球员状态”或“运气因素”,而非真正反思战术安排的失误,这种态度进一步激化了外界的不满。

其四,成绩突破无望,热身赛尚且如此,即将到来的世预赛亚洲区18强赛,前景更加令人悲观,一旦无法率队取得理想成绩,伊万的执教将难逃“失败”定论。

双后腰非万能,但确是现阶段务实之选

尽管伊万科维奇迟来的“双后腰”试验被群嘲,但必须承认,从实战效果来看,这一调整的确带来了一定改善,双后腰的设置增强了中场拦截能力,也为后卫线提供了更好保护,从而减少了对手轻易直面防线的次数。

目前国家队中,李可、王上源、高天意等人都具备担任防守型中场的素质,使用双后腰,并不意味着放弃进攻,而是首先巩固防守,再寻求通过边路推进或快速反击制造机会,这是一种更符合当前国足实力的务实策略。

媒体人伊万总算用442双后腰 球迷怒斥孩子死了奶来了 男足历史最差主帅已成定论?

问题不在于“要不要双后腰”,而在于为什么伊万迟迟不愿接受这套更稳妥的体系,而非要坚持一种球员根本执行不了的高级战术,他的理想主义,反而成为这支球队最大的不稳定因素。

时间已经不站在他这一边

距离世预赛18强赛开幕时间所剩无几,伊万科维奇必须尽快做出改变,首当其冲的,是彻底放弃对球队能力的不切实际的幻想,真正从中国足球的现实出发,制定一套稳固、简洁、易于执行的战术体系,双后腰或许不是最优解,但很可能是最不坏的选择。

他需要在人员选择上更注重实际表现而非名气或资历,大胆启用状态更好、更能贯彻战术要求的球员。

最重要的是,伊万必须学会更灵活、更果断的临场指挥,现代足球节奏极快,等待和犹豫只会错失良机。

如果伊万科维奇继续固执己见,不及时调整思路,那么等待他的恐怕不仅是“历史最差主帅”的骂名,更是中国足球又一次冲击世界杯之路的早早终结,球迷的愤怒,与其说是对某一场比赛的失望,不如说是对长期以来反复上演的同一种悲剧的无力控诉。

这一次,奶来了,孩子却已奄奄一息,而下一个孩子,又会在哪里跌倒呢?

相关文章

发表评论